新余市高鐵新區智慧綜合管廊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項目案例方案
	1. 項目背景
	新余市高鐵新區為推進城市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,建設了總長約10公里的地下綜合管廊。該管廊納入電力、通信、給水、中水、燃氣等各類市政管線,是保障城市運行的“生命線”。為確保管廊本體的安全穩定運行,實現對內部環境與設備的精準化、智能化管理,特實施本套“管廊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”項目。
	2. 項目概況
	項目名稱: 綜合管廊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集成項目
	監控范圍: 全線管廊,共劃分為 24個防火分區
	艙室結構: 每個防火分區包含 3個艙室(電力艙、綜合艙、燃氣艙)
	系統架構: 采用“現場監控設備 + ACU區域控制單元 + 區域匯聚單元 + 中心管理平臺”的三層分布式架構。
	3. 建設目標與內容
	3.1 建設目標
	構建一個 統一監控、智能聯動、安全可靠、管理高效 的智慧管廊綜合監控平臺,實現對管廊內環境參數、設備狀態的全天候監測與遠程智能控制,全面提升管廊的安全運營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。
	3.2 建設內容
	全覆蓋感知層建設: 在每個防火分區的每個艙室內,部署完善的傳感器與監控設備。
	標準化控制層建設: 為每個防火分區配置一臺ACU柜,實現本區域的設備控制和數據采集。
	可靠網絡層建設: 每8個防火分區配置1套匯聚柜,實現數據的高效、穩定傳輸。
	智能化平臺層建設: 在監控中心部署1套核心管理主機及軟件平臺,實現全線的集中監控、數據分析和智能運維。
	 

 
	4. 系統詳細設計與實施
	4.1 監控點位部署(以單個防火分區內的單個艙室為例)
	每個艙室均部署以下監控子系統:
	UPS電源監控: 實時監測UPS輸入/輸出電壓、電流、頻率、電池后備時間等,保障監控設備不斷電。
	風機自動控制: 監測風機運行狀態、故障信號,并可遠程/自動控制風機啟停,用于通風和事故排煙。
	水泵自動控制: 監測水泵運行狀態、故障信號,并可遠程/自動控制水泵啟停,實現集水坑積水自動排放。
	照明自動控制: 監測照明回路狀態,并可遠程/自動控制照明開關,兼顧節能與巡檢需求。
	井蓋狀態監測: 監測井蓋的開啟/關閉狀態及非法入侵,并可與視頻監控聯動。
	視頻監控集成: 安裝網絡攝像機,對艙內關鍵位置(出入口、設備區)進行實時視頻監視與錄像。
	環境監測(基礎): 監測氧氣濃度、溫度、濕度、煙霧報警等。(此為傳感器核心功能,已包含)
	4.2 系統架構與設備配置
	現場層(I/O層):
	各類傳感器、執行器、攝像頭等,分布于72個艙室(24區×3艙)。
	控制層(ACU層):
	配置: 24套ACU(區域控制單元)柜。
	位置: 分別安裝于24個防火分區的設備間內。
	功能: 每個ACU柜作為本分區的“本地大腦”,負責:
	采集本分區內3個艙室所有傳感器數據。
	控制本分區內風機、水泵、照明等設備。
	執行來自中心的控制指令。
	具備邊緣計算能力,在網絡中斷時仍能按預設邏輯進行自動聯動(如積水超高自動啟泵)。
	匯聚層(網絡層):
	配置: 3套匯聚柜。
	位置: 沿管廊均勻分布,大致每8個防火分區共享1套匯聚柜。
	功能: 將下轄的8臺ACU柜的數據進行匯聚,通過工業環網交換機組成冗余光纖環網,確保數據傳輸的可靠性與實時性,并上傳至監控中心。
	管理層(中心層):
	配置: 1套管理主機(可采用高性能服務器,做冗余備份)及 “智慧管廊綜合監控系統”軟件平臺。
	位置: 管廊監控中心。
	功能:
	集中監控: 以圖形化方式全景展現全線管廊運行狀態,一圖掌握所有設備信息。
	智能報警: 對各類報警事件進行分級、記錄、推送,并支持聲光、短信等多種報警方式。
	聯動控制: 預設多種智能聯動策略,如“煙霧報警→聯動所在分區風機啟動排煙→聯動視頻彈出畫面”。
	數據管理: 存儲歷史數據、操作記錄、報警記錄,生成統計分析報表。
	權限管理: 分級授權,不同角色人員擁有不同的操作和查看權限。
	5. 系統主要功能
	全景實時監控: 動態顯示全線設備狀態、環境參數、視頻圖像。
	智能預警與報警: 對設備故障、環境超限、非法入侵等事件進行即時報警。
	遠程集中控制: 在監控中心即可遠程控制全線任一風機、水泵、照明等設備。
	預案式智能聯動: 內置多種應急預案(如火災、積水、入侵),事件觸發時系統自動執行預設流程。
	能源管理與節能: 對照明、風機等設備進行定時或按需控制,實現節能運行。
	完備的數據服務: 提供數據查詢、曲線分析、報表打印等功能,為運維決策提供支持。
	6. 項目成果與價值
	本項目實施后,取得了顯著成效:
	安全保障升級: 實現了對管廊“生命線”7×24小時不間斷監護,極大降低了安全事故風險。
	運維效率提升: 從“人工巡檢”轉變為“主動監控”,減少了巡檢人力,故障發現和處理速度提升80%以上。
	管理精細化: 所有運行數據有據可查,實現了從粗放式管理到數據驅動精細化管理的轉變。
	應急響應高效: 智能聯動功能將應急處置從“人工決策”變為“系統自動執行”,縮短了響應時間,減少了損失。
	經濟效益顯著: 通過設備的精準控制和優化運行,有效降低了管廊的長期運營能耗成本。